close

    其實會想寫這一篇是有感而發。

    其實現在坊間很多音樂教室的老闆都不是音樂本科系出來的,大多是自己小孩有學琴或者想要投資的人開的教室居多,像是各大加盟如YAMAHA或者河合、甚至私人經營的教室多是如此,一般而言這樣的老闆對於音樂教學的領域並非專業了解,但是卻往往有「自以為對的」的觀念,而向家長灌輸一些錯誤的觀念,誤導家長對老師的信任或是學習方向。

    這其中剛好也讓我遇到幾個案件。

    老闆在沒有經過跟老師的溝通,因為排課或商業考量因素,而對家長這樣說:「我建議你兩年更換一次老師,多多嘗試不同風格的教學方式,不然當小朋友學到一個程度會上不去。就算是跟名師也沒有跟長久的。」這是一個多麼恐怖的錯誤觀念,我們學琴的過程,其實大抵上可以分成幾個時期:

一、初學者時期:這個時期,觀念剛開始建立,是最不宜更換老師的時期,若任意的更換老師,造成對於技巧的解釋、樂理的解釋有所不同的說法,會造成觀念上的混淆,初學者在這階段,大概是開始建立手指姿勢、各種技巧的建立。

二、音樂性塑造時期:在初學者時期,所學到的音樂性﹝音樂詮釋﹞大多是屬於模仿型,當技巧穩定後,即開始慢慢的朔造自己對於音樂的感覺,這要用引導的方式慢慢帶領學生進入音樂的世界,在這之中更換老師,其實是非常不恰當的。因為每一位老師對於音樂詮釋都有所不同,重點不是風格問題,而是對於「音樂詮釋的解說」問題,學生習慣一位老師的說法,更換老師是會有風格上的誤差,或者對老師的說法有所不解。

三、音樂技巧及塑造成熟期:這一階段,通常對於各類鋼琴技巧、音樂詮釋都已經相當有概念且能自由發揮,這時要靠的是自己慢慢的多讀書、多聽音樂,讓自己能夠有自己的音樂詮釋,慢慢的演奏出屬於自己的音樂,這時候,老師的工作是引導學生能夠先演走自己的詮釋,進而修補,老師是負責修補學生思考不周的地方。

根據研究,一位學生若找到一位好老師,不宜任意更動老師,除非不得已的狀況,以我自己為例,當我國小音樂班時跟的第一位老師,之後到了國中音樂班,實在是因為老師沒有在該校教學,又由於音樂班規定一定得選裡面的老師,只好更換。

在這期間,我上的大師課也不少﹝演奏家來台舉辦教學觀摩﹞,在之中我學的是:大師看音樂詮釋的觀點,他會用提點的方式讓你知道你未來練琴有什麼地方要注意的,而我參加這種課程,其實已經是大學的時候了。不過,大師課其實有點像是「偶爾的代課」,可以從中發現一些新的方向,但是前提是該位老師水準要不錯而不是隨便教教而已。說實在,如果我跟到超級名師,我恨不得可以跟著一直學下去,因為我可以學到的東西實在太多了,除非老師沒有東西可以讓我學了,否則是學無止境的!

當學生家長來跟我反應老闆說的這句話,我只感到非常錯愕,該小朋友之前是在別的地方學習,老師其實很不負責任,並未將該有的技巧底子打好,甚至可以說很可怕,但是小朋友努力學習下,在短短兩年時間將手指獨立、放鬆的技巧、各種彈奏練習都漸漸能夠掌握,雖然還不是非常穩固,但已經可以到彈奏小奏鳴曲的程度了,目前正踏入音樂朔造期,居然接到這樣個觀念,我覺得這樣作法我很不認同,教育,應該要以學生學習為最大考量,而非以商業利益為優先,而去給學生或者家長輸入一些錯誤的概念才是。

arrow
arrow

    萃文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